短篇小说:一碗木莲豆腐
来源:wangmou2014xa 发布时间:2018-11-17 12:09:51
说明:今日在北城艺站内,享受艺站老师亲手所制木莲豆腐一碗,入口即化,清凉消暑,美味异常~~于是心中愧疚不能白吃白喝,便以拙劣写以下这篇笑话赠于艺站老师,希望以文抵债。o0(^-^)0o
(一)
阿晨突然入了军,君莲没有来得及去送他,也没来得及表明自己的心意,这是君瑶这些天一直闷闷不乐的原因。
奶奶摸了摸君莲的头,笑得这般慈祥。
“傻姑娘,若是遗憾,不如送九碗木莲豆腐去军中,等阿晨吃了,会明白你心意的。”奶奶说。
“会吗?”君莲不太确定的看向奶奶,目光中却是多了些光彩。
“一定会的。”
“一定会吗?”君莲有些局促的低下头,两朵红霞却是很快占领她的双颊,谁也不知道她这句话问的是奶奶还是自己。
奶奶笑得更加慈祥,仿佛是从君莲眼中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奶奶是这样说的:“九碗木莲豆腐送给他,就是阿莲你想长久与他一起,他如果不懂,就是木头哩。”
于是,君莲真的做了九碗木莲豆腐,用木盒装好,迎着夕阳晚霞,来的镇南军军营外。
(二)
“这位军爷,可否将这盒木莲豆腐送给阿晨,他是前日应招入的军,小女感激不尽。”
军爷看来一眼君莲:“就这些?”
“就这些。”
“没别的?”
“没别的。”
“那个…”军爷抬头忘了一眼烈日:“这里是木莲豆腐?”
君莲点头。
“先给我,我去医官那里看看有没有毒。”军爷对君莲的态度和蔼了许多“当然,这些都是例行公务。”
(三)
军爷哼着小曲,提着那盒木莲豆腐,回到自己的营帐。
拉上帐门,他迫不及待打开木盒:“九碗!我每碗吃一口,应该没有事情吧?”
于是,军爷就把那九碗木莲豆腐平摆在桌上,真的各吃了一小口。
就在军爷意犹未尽,心中考虑要不要再吃一小口的时候,营帐的帐门被毫无征兆的拉开,走进来一个体型壮实的中年人来。
军爷一看那人,吓了一跳:“吴典史,您怎么来了?”
“吃饱散……啊,不,上面交代我来视察视察。”吴典史说着,目光不由得看向桌子上的那一排木莲豆腐:“呦,家里送这些吃食了?”
军爷心中一凛,自己若是实话实说,那吴典史追究起来,军法对于自己一个小小“什长”可不是说着玩的。
那吴典史见军爷神情紧张,会错了意,笑道:“放心,本典史怎么会贪图你这几碗凉汤?”
然后,吴典史的眼睛在眼眶里转了一圈,又道:“哦,对了,按照军中心立的规矩,这家里人送东西来,家里人可有写呈文啊?”
“人没走,我这就让她去补。”军爷道。
“快去罢。”吴典史摆了摆手,目光却是没有离开过那九碗木莲豆腐。
(四)
军爷拿着君莲现场补的呈文走回营帐,却发现那九碗木莲豆腐只剩六碗,而吴典史的目光仍在那三碗之间徘徊。
“小赵,天热口燥,一时口渴,却是没有忍住。”吴典史笑道,脸上却是没有丝毫歉意。
军爷心中恼怒,这是门口姑娘往军内送的,送到自己手里九碗变成了六碗,那自己岂不是要替这吴典史背黑锅?
不行,自己不能这般冤枉。
想到这里,军爷道:“啊呀,吴典史,这几碗若是我的,那九碗都孝敬给您也无妨,问题是,这九碗是外人托给军内新兵的啊!”
吴典史一听,心中大惊,指着军爷道:“赵什长,您为何不早说?!”
军爷自知此时自己占理,若不反驳自己就真的背定黑锅,便道:“是典史大人未给小人说的机会。”
“混……”吴典史刚想要骂,看到军爷眼神有恃无恐,便将话吞回肚中,道:“罢了,把剩下六碗,哦,还有呈书都交给本官,本官替你了结此事。”
“可是,呈书上写的是九碗,这里却只有六碗……”
“改一改不就行了,入了军,这改字的基本功夫,你难道还不会?这九改六,并不多么困难吧?”
“典史大人英明!”军爷鞠躬作揖。
(五)
吴典史回到自己营帐,洋洋自得的自语:“嘿,只要我把这剩下六碗都吃掉,那谁还知道是我吃的,若真有人追究此事,还不是找那小子的麻烦。”
吴典史突然想到什么,一愣:“不行,这呈书还是证据,得要销毁,先藏在哪里,等晚上扔到灶房里,就神不知鬼不觉了。”
吴典史刚跑到屏风后头将呈书藏好,便是听到帐内传来“咕咚咕咚”的声音,心中一惊,从屏风后冲出,却见一个肥头大耳的中年人正砸吧砸吧嘴,眯着鼠目意犹未尽。
六碗仅剩三碗。
“哎呀,刘参军,你怎么把这些给吃了。”吴典史心生一计,故意焦急。
“咋地,不就是三碗藕汤吗?这不还给你留了三碗呢!”刘参军很是不悦。
“可这是别人托我送到军中的。”吴典史说着,脸都气的有些发红。
刘参军闻言先是一愣,紧接着她的小眼珠子在狭窄的眼眶里翻了一个跟头,笑道:“剩下三碗给我,我帮你解决。”
(六)
刘参军提着三碗木莲豆腐,刚得意没多久,却见到一人迎面而来。
“刘参军,校兵时间,没在演兵场,有何话说?”那人虎背熊腰,气势汹汹。
刘参军一听,心中大惊,刚才吃木莲豆腐太过忘神,竟是忘了返军时间,被这匹夫逮个正着,可是倒霉……诶,或许可以这般?
刘参军下一刻笑面如花:“哎呀呀,朱校尉,可是找到您了,有老乡托我在兵卒中找一老侄,这三碗木莲豆腐就是我老乡孝敬您的。”
“哦,这样啊,那替我谢谢你那老乡了。”朱校尉没有多想,接过三碗木莲豆腐。
“下官那就有劳将军了。”刘参军松了口气。
“劳个屁,你就撰篇文书与你老乡,你那老侄儿再军中有吃有喝,过的甚好,不就完了,家眷放心,我们省心。”
“这……”刘参军有些为难。
“这什么这,你们这些文官说假话不是基本功吗?脸不红心不跳,有何难的。”朱校尉很不耐烦的摆手示意刘参军离开,他最不喜欢别人看到他的吃相。
(七)
朱校尉把三碗木莲豆腐三下五除二吃完,才是后知后觉的拍了拍脑袋:“呦,这件事怎么忘记吩咐刘参军去做了。”
朱校尉连忙迈着大步,来到刘参军营帐,刘参军正在那里研墨,见到朱校尉进来,诚惶诚恐,难道自己的谎话被校尉看穿了?
“研墨呢?正是巧了。”朱校尉大大咧咧往椅子上一坐:“前日咱们不是招了些临时兵去城南挖矿嘛,矿塌死了三个,我给你报名字,你去写讣告,就说他们抗击南蛮,英勇就义,这是你们文官的基本功,最好写的家眷看着舒坦,我们也就舒坦。”
“下官遵命。”刘参军想了想,又问:“那抚恤是按抗敌标准发,还是按照苦工标准发?”
朱校尉一听,眼前一亮,赞赏的看了刘参军一眼,毕竟这抗敌就义的抚恤金,和苦力劳作的抚恤金,数额可是天差地别。
“对上报抗敌,对下按苦工。”朱校尉说到这里,突然看到自己手上的三个碗,又改口道:“算了,就把这三个碗分别给三家人吧,就说是从南蛮手里夺来的战利品,特此嘉赏。”
(八)
翌日,君莲收到军中两份文书。
一曰:“军中阿晨,有吃有喝,一切安好,昨日已被军中嘉奖木莲豆腐一碗。”
二则曰:“新兵阿晨,在前日为保城池不失,英勇入敌围,杀敌数十,不幸就义。特奖其家眷亲属“南蛮宝器”一盏。”
君莲目光呆滞,暗淡无光。
“咦。”奶奶看到君莲手上的那盏“南蛮宝器”:“这不是咱家让你盛木莲豆腐的瓷碗吗?阿晨把他怎么寄回来了?”
(九)
正所谓:敬神敬鬼敬官爷,费心费力费心血。雪莲冰羹不染尘,燕无归途鸣声绝。
(以上此文,乃是随性荒谬小说一篇,内容无虚多想,权当一个笑话。 )
说明:今日在北城艺站内,享受艺站老师亲手所制木莲豆腐一碗,入口即化,清凉消暑,美味异常~~于是心中愧疚不能白吃白喝,便以拙劣写以下这篇笑话赠于艺站老师,希望以文抵债。o0(^-^)0o
(一)
阿晨突然入了军,君莲没有来得及去送他,也没来得及表明自己的心意,这是君瑶这些天一直闷闷不乐的原因。
奶奶摸了摸君莲的头,笑得这般慈祥。
“傻姑娘,若是遗憾,不如送九碗木莲豆腐去军中,等阿晨吃了,会明白你心意的。”奶奶说。
“会吗?”君莲不太确定的看向奶奶,目光中却是多了些光彩。
“一定会的。”
“一定会吗?”君莲有些局促的低下头,两朵红霞却是很快占领她的双颊,谁也不知道她这句话问的是奶奶还是自己。
奶奶笑得更加慈祥,仿佛是从君莲眼中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奶奶是这样说的:“九碗木莲豆腐送给他,就是阿莲你想长久与他一起,他如果不懂,就是木头哩。”
于是,君莲真的做了九碗木莲豆腐,用木盒装好,迎着夕阳晚霞,来的镇南军军营外。
(二)
“这位军爷,可否将这盒木莲豆腐送给阿晨,他是前日应招入的军,小女感激不尽。”
军爷看来一眼君莲:“就这些?”
“就这些。”
“没别的?”
“没别的。”
“那个…”军爷抬头忘了一眼烈日:“这里是木莲豆腐?”
君莲点头。
“先给我,我去医官那里看看有没有毒。”军爷对君莲的态度和蔼了许多“当然,这些都是例行公务。”
(三)
军爷哼着小曲,提着那盒木莲豆腐,回到自己的营帐。
拉上帐门,他迫不及待打开木盒:“九碗!我每碗吃一口,应该没有事情吧?”
于是,军爷就把那九碗木莲豆腐平摆在桌上,真的各吃了一小口。
就在军爷意犹未尽,心中考虑要不要再吃一小口的时候,营帐的帐门被毫无征兆的拉开,走进来一个体型壮实的中年人来。
军爷一看那人,吓了一跳:“吴典史,您怎么来了?”
“吃饱散……啊,不,上面交代我来视察视察。”吴典史说着,目光不由得看向桌子上的那一排木莲豆腐:“呦,家里送这些吃食了?”
军爷心中一凛,自己若是实话实说,那吴典史追究起来,军法对于自己一个小小“什长”可不是说着玩的。
那吴典史见军爷神情紧张,会错了意,笑道:“放心,本典史怎么会贪图你这几碗凉汤?”
然后,吴典史的眼睛在眼眶里转了一圈,又道:“哦,对了,按照军中心立的规矩,这家里人送东西来,家里人可有写呈文啊?”
“人没走,我这就让她去补。”军爷道。
“快去罢。”吴典史摆了摆手,目光却是没有离开过那九碗木莲豆腐。
(四)
军爷拿着君莲现场补的呈文走回营帐,却发现那九碗木莲豆腐只剩六碗,而吴典史的目光仍在那三碗之间徘徊。
“小赵,天热口燥,一时口渴,却是没有忍住。”吴典史笑道,脸上却是没有丝毫歉意。
军爷心中恼怒,这是门口姑娘往军内送的,送到自己手里九碗变成了六碗,那自己岂不是要替这吴典史背黑锅?
不行,自己不能这般冤枉。
想到这里,军爷道:“啊呀,吴典史,这几碗若是我的,那九碗都孝敬给您也无妨,问题是,这九碗是外人托给军内新兵的啊!”
吴典史一听,心中大惊,指着军爷道:“赵什长,您为何不早说?!”
军爷自知此时自己占理,若不反驳自己就真的背定黑锅,便道:“是典史大人未给小人说的机会。”
“混……”吴典史刚想要骂,看到军爷眼神有恃无恐,便将话吞回肚中,道:“罢了,把剩下六碗,哦,还有呈书都交给本官,本官替你了结此事。”
“可是,呈书上写的是九碗,这里却只有六碗……”
“改一改不就行了,入了军,这改字的基本功夫,你难道还不会?这九改六,并不多么困难吧?”
“典史大人英明!”军爷鞠躬作揖。
(五)
吴典史回到自己营帐,洋洋自得的自语:“嘿,只要我把这剩下六碗都吃掉,那谁还知道是我吃的,若真有人追究此事,还不是找那小子的麻烦。”
吴典史突然想到什么,一愣:“不行,这呈书还是证据,得要销毁,先藏在哪里,等晚上扔到灶房里,就神不知鬼不觉了。”
吴典史刚跑到屏风后头将呈书藏好,便是听到帐内传来“咕咚咕咚”的声音,心中一惊,从屏风后冲出,却见一个肥头大耳的中年人正砸吧砸吧嘴,眯着鼠目意犹未尽。
六碗仅剩三碗。
“哎呀,刘参军,你怎么把这些给吃了。”吴典史心生一计,故意焦急。
“咋地,不就是三碗藕汤吗?这不还给你留了三碗呢!”刘参军很是不悦。
“可这是别人托我送到军中的。”吴典史说着,脸都气的有些发红。
刘参军闻言先是一愣,紧接着她的小眼珠子在狭窄的眼眶里翻了一个跟头,笑道:“剩下三碗给我,我帮你解决。”
(六)
刘参军提着三碗木莲豆腐,刚得意没多久,却见到一人迎面而来。
“刘参军,校兵时间,没在演兵场,有何话说?”那人虎背熊腰,气势汹汹。
刘参军一听,心中大惊,刚才吃木莲豆腐太过忘神,竟是忘了返军时间,被这匹夫逮个正着,可是倒霉……诶,或许可以这般?
刘参军下一刻笑面如花:“哎呀呀,朱校尉,可是找到您了,有老乡托我在兵卒中找一老侄,这三碗木莲豆腐就是我老乡孝敬您的。”
“哦,这样啊,那替我谢谢你那老乡了。”朱校尉没有多想,接过三碗木莲豆腐。
“下官那就有劳将军了。”刘参军松了口气。
“劳个屁,你就撰篇文书与你老乡,你那老侄儿再军中有吃有喝,过的甚好,不就完了,家眷放心,我们省心。”
“这……”刘参军有些为难。
“这什么这,你们这些文官说假话不是基本功吗?脸不红心不跳,有何难的。”朱校尉很不耐烦的摆手示意刘参军离开,他最不喜欢别人看到他的吃相。
(七)
朱校尉把三碗木莲豆腐三下五除二吃完,才是后知后觉的拍了拍脑袋:“呦,这件事怎么忘记吩咐刘参军去做了。”
朱校尉连忙迈着大步,来到刘参军营帐,刘参军正在那里研墨,见到朱校尉进来,诚惶诚恐,难道自己的谎话被校尉看穿了?
“研墨呢?正是巧了。”朱校尉大大咧咧往椅子上一坐:“前日咱们不是招了些临时兵去城南挖矿嘛,矿塌死了三个,我给你报名字,你去写讣告,就说他们抗击南蛮,英勇就义,这是你们文官的基本功,最好写的家眷看着舒坦,我们也就舒坦。”
“下官遵命。”刘参军想了想,又问:“那抚恤是按抗敌标准发,还是按照苦工标准发?”
朱校尉一听,眼前一亮,赞赏的看了刘参军一眼,毕竟这抗敌就义的抚恤金,和苦力劳作的抚恤金,数额可是天差地别。
“对上报抗敌,对下按苦工。”朱校尉说到这里,突然看到自己手上的三个碗,又改口道:“算了,就把这三个碗分别给三家人吧,就说是从南蛮手里夺来的战利品,特此嘉赏。”
(八)
翌日,君莲收到军中两份文书。
一曰:“军中阿晨,有吃有喝,一切安好,昨日已被军中嘉奖木莲豆腐一碗。”
二则曰:“新兵阿晨,在前日为保城池不失,英勇入敌围,杀敌数十,不幸就义。特奖其家眷亲属“南蛮宝器”一盏。”
君莲目光呆滞,暗淡无光。
“咦。”奶奶看到君莲手上的那盏“南蛮宝器”:“这不是咱家让你盛木莲豆腐的瓷碗吗?阿晨把他怎么寄回来了?”
(九)
正所谓:敬神敬鬼敬官爷,费心费力费心血。雪莲冰羹不染尘,燕无归途鸣声绝。
(以上此文,乃是随性荒谬小说一篇,内容无虚多想,权当一个笑话。 )
相关新闻
协会简介
政策资讯协会是由民间人士依据相关法律自发组织成立的一个公益性组织,协会提供各个地区的相关政策及政府动态。
组织机构
待定
协会宗旨
协会致力于向各地民众提供当地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使得民众更加关心国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