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这样过,才能拉开孩子之间的差距!不要错过!
来源:zjscayf 发布时间:2019-11-06 15:22:25
小编:
暑假,虽说是给孩子放松玩乐的时期,但也同时是让孩子进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什么这么说?先举两个真实的例子:(每次假期一过,朋友圈就有各种“惨状”...)
家长圈的浩妈说:
小胡,今年小二,期末考试取得年级第六的成绩,这一学期下来,感觉都不错。所以暑假,觉得应该让孩子放松下,还找了时间带他外出旅游。剩下的时间,因为我们要工作,就由老人带着,平时在家,督促他完成作业即可。其他的时间,就由他自己安排了。
结果开学后,第一个考试,成绩一下跌倒了班级15名。。这个暑假,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其他的孩子进步了?还是浩浩下滑了?。。悲剧啊
沁妈:
我和孩子她爸平时工作忙,白天没时间管孩子,暑假到了,觉得给孩子报补习班或托班最好,一方面能监督孩子写作业,一方面还能学点知识。
可是,可是,新学期之后,发现孩子各种没规律啊,写作业马虎,应付了事,注意力还不集中了,影响了听课效果,成绩更是糟心。
本来,觉得这样挺好的,为什么孩子一个假期过后,还不如之前了?我和爸爸也有责任,可能忽略了她的习惯,甚至作息也没过问很多...现在补救还来得及嘛~
暑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长得足够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也可以让孩子养成一个坏习惯。
短得也足够让孩子跟别家孩子拉开各种差距。
一方面,暑期是让家长和孩子最容易感到懈怠的时候,孩子的自制力一般比较差,没有家长监督和约束,可能会养成其他的不良习惯。
1
比如:
很多孩子,在暑期长时间玩游戏、看电视,以至于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每天晚睡晚起,作息规律变差,以至于开学后,无法适应。
还有很多,虽然是报了辅导班,却没能好好利用,对这个暑期要学习的孩子来说,简直浪费了。
当然,暑期,本应该是让孩子多放松的。但是,如果利用不当,给孩子后面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个暑期,其实一点意义也没有。
再深入看下,暑假是怎样拉开孩子的差距的?
培养好习惯:是孩子拉开学习的差距
![]()
像前面的小胡和沁沁,都是这一例。注意力不集中,生活作息不规律,做事马虎等。大都是因为这段时间,由于家长的忽视,导致孩子的习惯变差。
假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期,其重要性要远超于多学几章新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假期应该养成的几种习惯。
1
阅读的习惯
一切的问题,都能用阅读治愈。这是小编一直以来坚信的。而且阅读量对于作文写作的作用毋庸赘述,而暑假是大量阅读的最佳时期。
2
复习的习惯
复习,永远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事情。懂得复习,能及时补差补缺。这段时间,把上学前的内容重点再复习一遍。拉开的,不单单是那几分几十分的距离,更是扎实的根基。
建议:
1.复习要及时。复习时,重点要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学会新的解题思路。
2.复习时,学会建立知识架构。复习一节时就建立一节的知识架构,复习完一章,这章的架构、重点自然也就清晰了。
3
及时纠正错题
给孩子一个专用的“错题收集本”,鼓励孩子在做错题时将题目写进本子,然后按正确的方法重做一遍后,分析错误原因。以后反复看,就能避开做错题的思维失误。
方便以后再归纳、整理,然后找一些同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来研究解题方法和技巧等。这是对巩固知识、提高成绩非常有帮助。
4 学会使用工具书
对于小学和初中生来说,最主要的是学会查汉语或中文字典。要有运用部首、音序等查字法迅速、准确地从字典中查出生字词的能力,还要有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义项解释词语的能力。要具备这样能力,就必须要求学生勤查字典,并进而养成习惯。
5
提高作业质量
做作业的要求是看清题,抄准题,理清思路,一次做对,认真检查。家长在检查作业后,发现错误,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哪儿错了,而应让孩子自己再仔细检查。
孩子平时在学校如果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暑假期间,家长要监督孩子保持;如果孩子学习习惯一直都不好,家长一定要抓住暑假这个时间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巧用补习班:能拉开孩子学习效果的差距
![]()
孩子放暑假,并不一定会闲着。很多爸妈平时工作忙,暑期也一样。也有很多孩子,会利用这段时间,补差补缺。
至于兴趣班,最好是一项长期规划,要帮助孩子寻找到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兴趣班。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工作要有所帮助的。
做家务:帮助孩子拉开动手、认知能力的差距,拉大责任心的差距
![]()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暑假中,孩子走出学校,有更多时间、精力与日常生活打交道,父母大可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上上“生活课”,将每天的各项活动转变成一次学习的体验。
比如,生活中(不仅限在假期)
9-24个月的孩子: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比如,自己学会穿鞋,拿东西。
2-3岁: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照顾小动物,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自己穿衣服,更好地使用马桶、更仔细地刷牙;自己收拾整理玩具和书籍;喂养宠物;睡前帮妈妈铺床。
4-5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自己铺床;准备餐桌;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和爸妈一起卖东西购物。
5-6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工具、书本和要穿的衣服,鞋子等;归纳整理衣物,收拾房间。
6-7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和客厅;会使用家里的电器,洗衣机等。
7-12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倒垃圾等
13岁以上: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换灯泡;熟练掌握家里各种器具,并能安全使用。清理冰箱,厨具等,自己能做饭;能独立购物,卖东西。
如果孩子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长大了必然不能吃苦,独立自谋能力差,工作成就也平平。
因此,利用暑期,好好教会孩子做家务,进行早期的劳动训练,孩子动手能力强,认知力就强,责任感也会伴随而来。
![]()
管理时间的能力:能让孩子跑的更快
![]()
很多孩子一放假就开始“不自觉”了:睡懒觉、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导致放假没几天就很难再找回学习的状态了,甚至暑假作业都要到假期快结束时才匆匆忙忙地赶,完全打乱了利用暑假合理安排学习的计划。
结果,孩子的暑假就“混”过去了,暑假的懒散习惯还大大影响了开学表现!
没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计划,一旦脱离约束,就是各种混乱。
因此,让孩子好好利用暑假,除了合理的计划,还要帮助孩子培养管理时间的能力。要让孩子明白,一天只有24个小时,不多一分钟,也不少一分钟。时间是有限且不等人的,这个概念要让孩子牢牢记住。
暑假,对家长来说,是一场挑战身心的攻坚战!
暑假,对孩子来说,利用好暑假就是能与别人拉开差距的机会。
![]()
小编:
暑假,虽说是给孩子放松玩乐的时期,但也同时是让孩子进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什么这么说?先举两个真实的例子:(每次假期一过,朋友圈就有各种“惨状”...)
家长圈的浩妈说: 小胡,今年小二,期末考试取得年级第六的成绩,这一学期下来,感觉都不错。所以暑假,觉得应该让孩子放松下,还找了时间带他外出旅游。剩下的时间,因为我们要工作,就由老人带着,平时在家,督促他完成作业即可。其他的时间,就由他自己安排了。 结果开学后,第一个考试,成绩一下跌倒了班级15名。。这个暑假,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其他的孩子进步了?还是浩浩下滑了?。。悲剧啊 沁妈: 我和孩子她爸平时工作忙,白天没时间管孩子,暑假到了,觉得给孩子报补习班或托班最好,一方面能监督孩子写作业,一方面还能学点知识。 可是,可是,新学期之后,发现孩子各种没规律啊,写作业马虎,应付了事,注意力还不集中了,影响了听课效果,成绩更是糟心。 本来,觉得这样挺好的,为什么孩子一个假期过后,还不如之前了?我和爸爸也有责任,可能忽略了她的习惯,甚至作息也没过问很多...现在补救还来得及嘛~
暑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长得足够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也可以让孩子养成一个坏习惯。
短得也足够让孩子跟别家孩子拉开各种差距。
一方面,暑期是让家长和孩子最容易感到懈怠的时候,孩子的自制力一般比较差,没有家长监督和约束,可能会养成其他的不良习惯。
1 比如: 很多孩子,在暑期长时间玩游戏、看电视,以至于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每天晚睡晚起,作息规律变差,以至于开学后,无法适应。 还有很多,虽然是报了辅导班,却没能好好利用,对这个暑期要学习的孩子来说,简直浪费了。
当然,暑期,本应该是让孩子多放松的。但是,如果利用不当,给孩子后面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个暑期,其实一点意义也没有。
再深入看下,暑假是怎样拉开孩子的差距的?
培养好习惯:是孩子拉开学习的差距
像前面的小胡和沁沁,都是这一例。注意力不集中,生活作息不规律,做事马虎等。大都是因为这段时间,由于家长的忽视,导致孩子的习惯变差。
假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期,其重要性要远超于多学几章新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假期应该养成的几种习惯。
阅读的习惯
一切的问题,都能用阅读治愈。这是小编一直以来坚信的。而且阅读量对于作文写作的作用毋庸赘述,而暑假是大量阅读的最佳时期。
复习的习惯
复习,永远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事情。懂得复习,能及时补差补缺。这段时间,把上学前的内容重点再复习一遍。拉开的,不单单是那几分几十分的距离,更是扎实的根基。
建议:
1.复习要及时。复习时,重点要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学会新的解题思路。
2.复习时,学会建立知识架构。复习一节时就建立一节的知识架构,复习完一章,这章的架构、重点自然也就清晰了。
及时纠正错题
给孩子一个专用的“错题收集本”,鼓励孩子在做错题时将题目写进本子,然后按正确的方法重做一遍后,分析错误原因。以后反复看,就能避开做错题的思维失误。
方便以后再归纳、整理,然后找一些同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来研究解题方法和技巧等。这是对巩固知识、提高成绩非常有帮助。
学会使用工具书
对于小学和初中生来说,最主要的是学会查汉语或中文字典。要有运用部首、音序等查字法迅速、准确地从字典中查出生字词的能力,还要有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义项解释词语的能力。要具备这样能力,就必须要求学生勤查字典,并进而养成习惯。
提高作业质量
做作业的要求是看清题,抄准题,理清思路,一次做对,认真检查。家长在检查作业后,发现错误,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哪儿错了,而应让孩子自己再仔细检查。
孩子平时在学校如果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暑假期间,家长要监督孩子保持;如果孩子学习习惯一直都不好,家长一定要抓住暑假这个时间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巧用补习班:能拉开孩子学习效果的差距
孩子放暑假,并不一定会闲着。很多爸妈平时工作忙,暑期也一样。也有很多孩子,会利用这段时间,补差补缺。
至于兴趣班,最好是一项长期规划,要帮助孩子寻找到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兴趣班。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工作要有所帮助的。
做家务:帮助孩子拉开动手、认知能力的差距,拉大责任心的差距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暑假中,孩子走出学校,有更多时间、精力与日常生活打交道,父母大可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上上“生活课”,将每天的各项活动转变成一次学习的体验。
比如,生活中(不仅限在假期)
9-24个月的孩子: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比如,自己学会穿鞋,拿东西。 2-3岁: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照顾小动物,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自己穿衣服,更好地使用马桶、更仔细地刷牙;自己收拾整理玩具和书籍;喂养宠物;睡前帮妈妈铺床。 4-5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自己铺床;准备餐桌;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和爸妈一起卖东西购物。 5-6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工具、书本和要穿的衣服,鞋子等;归纳整理衣物,收拾房间。 6-7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和客厅;会使用家里的电器,洗衣机等。 7-12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倒垃圾等 13岁以上: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换灯泡;熟练掌握家里各种器具,并能安全使用。清理冰箱,厨具等,自己能做饭;能独立购物,卖东西。
如果孩子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长大了必然不能吃苦,独立自谋能力差,工作成就也平平。
因此,利用暑期,好好教会孩子做家务,进行早期的劳动训练,孩子动手能力强,认知力就强,责任感也会伴随而来。
管理时间的能力:能让孩子跑的更快
很多孩子一放假就开始“不自觉”了:睡懒觉、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导致放假没几天就很难再找回学习的状态了,甚至暑假作业都要到假期快结束时才匆匆忙忙地赶,完全打乱了利用暑假合理安排学习的计划。
结果,孩子的暑假就“混”过去了,暑假的懒散习惯还大大影响了开学表现!
没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计划,一旦脱离约束,就是各种混乱。
因此,让孩子好好利用暑假,除了合理的计划,还要帮助孩子培养管理时间的能力。要让孩子明白,一天只有24个小时,不多一分钟,也不少一分钟。时间是有限且不等人的,这个概念要让孩子牢牢记住。
暑假,对家长来说,是一场挑战身心的攻坚战!
暑假,对孩子来说,利用好暑假就是能与别人拉开差距的机会。
相关新闻
协会简介
政策资讯协会是由民间人士依据相关法律自发组织成立的一个公益性组织,协会提供各个地区的相关政策及政府动态。
组织机构
待定
协会宗旨
协会致力于向各地民众提供当地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使得民众更加关心国家政策。